如何用仪器给龙门石窟做“考古”研究
发布时间:2022-07-23

本文来自《得到头条》

讲述者:徐玲

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,为你提供知识服务。一是龙门石窟大修工程完工,二是。。。

最近,龙门石窟大修工程在历时半年之后,终于完工了。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“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”,它与敦煌莫高窟、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。上一次龙门石窟大修还是在50年前。

我的同事冯启娜老师专门去了一趟洛阳,去龙门石窟大修现场参观,这也是为今年的跨年演讲做调研。她亲自爬上了五层楼高的脚手架,近距离端详了龙门石窟最著名的那尊佛像——卢舍那大佛。回来后,冯启娜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们分享了她此行的收获,我讲给你听听。

这次龙门石窟的大修工程,其实是干了两件事:修复和考古。

“修复”好理解。佛像是露天的,刻在石壁上,难免会开裂、渗漏水。这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对石窟进行保护。那“考古”是什么意思呢?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史家珍院长告诉我们,很多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宝贝,其实不对。考古的本质是信息采集。组成文物的物质材料并不重要,哪怕是黄金珠宝也不值钱,值钱的是附着在文物上的信息,包括文字信息、加工工艺、艺术造型等,这些东西才是无价之宝。

过去,我们的技术手段有限,能采集到的信息也有限。这次的龙门石窟考古,是第一次使用高科技手段,对文物开展大规模的信息采集。用到的先进工具很多,我念一段你感受一下:包括微波水分仪、X射线荧光光谱仪、拉曼光谱仪、红外成像仪、磁化率仪、笔氏硬度计、地质雷达及地震共振频率成像、超声波无损检测,等等。

依靠这组豪华仪器设备,考古学家们可以采集到非常丰富的佛像参数,包括:佛像的表层含水率、表面颜料成分、岩石矿物成分、不同时段佛身表面温度、佛身各部位磁化率、硬度、表层修补层厚度以及佛身岩石完整性的技术参数。

这组信息采集完毕之后,就有好几个考古发现。比如,过去认为卢舍那大佛的眼珠是空的,这次发现,很可能佛像原来是有琉璃眼珠的。考古学家还在大佛表面发现了绿色、红色、黑色的颜料,在大佛的面部检测到了金、银元素。这说明,原来的佛像很可能是身披金箔,并且在建造初期是彩色的。

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库,这只是第一步。第二步,是“还原”。这里说的还原,不是要把大佛在物理上恢复到最开始的样子,而是根据采集到的信息,进行数字建模,让我们在数字世界里“梦回唐朝”,看到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龙门石窟的样子。

比如,龙门石窟的万佛洞里有一尊观世音像,左手拎着净瓶,右手举着拂尘,身体是S形,被称作“东方维纳斯”。据说,当年梅兰芳先生就是被这尊观世音像所吸引,塑造出了“洛神”的形象。可惜的是,这座雕像发髻以下、鼻子以上的部位被损毁了,我们看不到他的神态和样貌。

不幸中的万幸是,在一百年前,曾经有人拍下了这尊观世音像被破坏前的照片。今天,专家们就可以用造像本身采集到的详细参数信息,再结合当年那些老照片,复原这尊观世音像了。现在你去龙门石窟,用手机对准这尊残缺的雕像,就可以通过AR技术,看到他完整的、色彩艳丽的样子。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照片,你可以看看。

图片出处:龙门石窟研究院·洛阳

除了就地采集信息,还可以通过对海内外离散文物的信息采集,还原龙门石窟的样貌。比如,龙门石窟中被誉为“皇家第一窟”的宾阳洞,里面原本有两幅浮雕,叫《帝后礼佛图》,刻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带领侍从列队礼佛的场景。浮雕里的人物高度跟真人一样,上面雕刻的衣冠仪仗记录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成果,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。

只是,在1930年代,这组浮雕被凿了下来,偷运到海外,现在被分别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纳尔逊·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。此外,还有2000多块浮雕残片,留在了国内。

这次,龙门石窟就把新采集到的原址数据信息,和流散海内外的多块信息结合起来,实现了虚拟复原。也许很快,我们可以在元宇宙里,在游戏、影视作品里,身临其境地观赏这两幅《帝后礼佛图》。

此外,龙门石窟还用上了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,可以把石窟造像一比一地打印出来。冯启娜老师特意去近距离感受了一下3D打印的佛像。第一,感觉佛像很轻。它的材质不是石头,而是光敏树脂。第二,3D打印的佛像还原度很高,雕刻细节很丰富,用肉眼很难分辨出差别。

3D打印技术把龙门石窟变成了一座可移动的佛像艺术展览馆,你可以想象,在北上广深、在伦敦巴黎举办这样一场展览,一比一等比例还原龙门石窟那精美、宏大的造像群,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古代中华文明的魅力。所谓“一物胜千言”,实物展示的力量比我们想象得更强大。

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的两件事吗?大修工程包括了修复和考古。龙门石窟研究院的史家珍院长说,修复只能延缓文物的受损,但无论怎么精心维护,文物终究是不能永远保存的。就像龙门石窟,每天风吹日晒,肯定会有老去的一天。而数字化的龙门石窟却可以永存,而且永远保持在它最美好的样子。也许,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进行最详细的信息采集,做高精度的虚拟还原,才是文物保护的最高手段。

声明:本文所用视频、图片、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到版权问题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,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

关注我们FOLLOW US